
一个艺术与财经并重的酒店/文旅/商业空间媒体平台

作者:新新
插图:由观度文旅提供;部分摄影©空间秘探
“2025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刘家琨”,时隔13年后,这项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再次颁给了中国人。论建筑,记忆里与之相关的印象仅仅是建筑专业朋友的调侃,“我们学柯布、学安藤、漫谈清水混凝土和哥特拱券;玩空间、玩形式、前脚现代主义后脚参数化设计”,不懂但“爆笑”,这种自我打趣的方式也瞬间拉近了大众与建筑这门学问的距离。
当触及陌生领域之时,我们习惯性地用已消化的知识去触类旁通,用已经历过的体验去感同身受,这种“套近乎法则”百试不爽。建筑学本身是抽象的,但刘家琨本人和他的建筑作品则有趣生动太多,褪去“普利兹克奖得主”的光环,他和他的作品都站在大众够得着的地方……


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观度·松阳文里Temple Park)

我们谈论普利兹克奖
刘家琨和他的建筑
普利兹克奖是建筑设计领域的最高荣誉,群众对“普利兹克奖”的热忱源自奖项本身的权威性,也源自奖项得主——中国建筑师刘家琨。
69岁的刘家琨单单看起来眼神是犀利的,体内仿佛奔腾着河流,浸润着创作者的敏锐、犀利与智慧。但再靠近一点,刘家琨的生活日常又露出些与大众生活无二的可爱,身为成都人的他谈及麻将,“我基本不会打麻将,那个学问有点儿高深,而且比较费事”,言语风趣。

2025年3月4日,建筑界最高荣誉奖普利兹克建筑奖授予:刘家琨(Liu Jiakun),来自中国成都。
了解到,平日里的刘家琨是忙碌的,1999年其成立了属于自己的事务所——家琨建筑,在成都市老城区烟火气的居民楼里,二十多年未曾换过地方。创作需要想象力,更需要耐得住寂寞,刘家琨生命的大部分都被建筑与文学填充饱满,仅灵感一闪而过的瞬间会为自己添上一点酒精与咖啡因。
在横亘于生命四十余载的职业生涯中,其与团队共同打造出的作品超过三十余项,涵盖学术和文化机构、城市空间、商业建筑和城市规划,遍布全国各地。
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观度·松阳文里Temple Park):坐落于县城中心一条繁华街道的入口,刘家琨将曾经作为精神与文化中心的两座寺庙注入“活水”,如今的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集博物馆、美术馆、酒店、餐厅、咖啡馆和书店为一体,居民、游客川流不息。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博物馆主体建筑是对砖窑和宫殿的综合提炼,体量雄浑,出檐平远,以现代手法演绎传统意蕴。它不是砖窑,也不是宫殿,而是兼具“砖窑感”和“宫殿感”的当代公共建筑,展现出“御窑”的精神内涵。
成都西村·贝森大院:西村大院是一个革新性的项目,刘家琨将建筑、基础设施、景观和公共空间等多种形式放置于同一环境,重塑公共空间与社区生活的范本。
胡慧珊纪念馆:这座建筑为在512地震中死难的都江堰聚源中学15岁女学生胡慧姗而建。纪念馆采用救灾帐篷为原型,外部红砖铺地,墙面采用民间最常用的抹灰砂浆,内部以胡慧姗生前最爱的粉色装饰,并陈列着她的个人物品。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这是一座以佛教石刻为主题的私立博物馆,靠近古蜀文化遗址与佛教文化圣地,博物馆设计巧妙地融合了现代建筑与传统川西民居风格,展示了石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
纵观历届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师一般都在建筑创作中兼顾了社会、人文思考,而非单单依靠华丽炫酷、高精尖的设计形式制胜。
2025年度普利兹克奖评委会的评审词这样形容刘家琨的作品:其以深刻的连贯性和稳定的素质,摆脱了各种美学或风格上的束缚,对新世界进行了想象和建构。他所首倡的是一项策略而非某种风格,从不依赖于重复的方法,而是基于每个项目的具体特征和需求,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估。换言之,刘家琨立足当下,因地制宜地对其进行处理,甚至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日常生活场景。
大段以文字形式出现的评语或许难以引起共鸣,但恰好刘家琨的三十余项作品中,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可以作为重现“套近乎法则”的切入点,让我们在看到刘家琨先生本人的生动之外,也聊一聊他的“建筑”。


松阳文里 Temple Park

建筑,是跨越
时间维度的纽带
松阳是一座拥有着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老城,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松阳文里 Temple Park)位居松阳县城中心,“老城·古街·三庙”文化遗产核心要地,毗邻被称为“活着的清明上河图”的松阳县城老街,是去往各古村均20-30分钟的中心集散地。如今,它是观度文旅开发运营的省级文保遗产文化度假目的地,站在度假目的地的角度,观度赋予其新的空间名称——“松阳文里 Temple Park”,继而书写历久弥新的文旅篇章。
今年年初,在一场松阳之旅中,我深刻感受到这座小县城从骨缝里抽条而出的独特烟火气,在质朴的文化纵深里折射出多彩的记忆要素,可谓滋味凛然,心里想,我也算在刘家琨先生或曾有过的思绪间,有一席类似跳跃。
天将昏未昏时的松阳文里 Temple Park无疑是迷人的,古木穿过现代化的玻璃建筑,树枝在拂面的晚风中摇摇晃晃。周边的居民与孩童没有被隔绝在这座建筑之外,而是在暖融融的灯光下三两坐在小院,成为建筑留白下当地生活的写实主义布景。
而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晚上在小伙伴的带领下穿过环绕的走廊和一扇又一扇的门去买夜宵,前半段我在新与旧交织的松阳文里 Temple Park中穿行,而后又走过文学家笔下演绎着县城故事的古旧小巷,最后眼前上映的却是一幕幕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的带着食物香气的画面,颇有种感知到“四维空间”的奇妙。
那时我并不了解这座建筑的设计者,也并不知道那一刻体验到的是一位国际顶尖建筑师“完成时”的作品……

漫步、深呼吸、临窗而立,与参天古木一同栖息在松阳文里Temple Park
当县城的人都开始往外走,老城便开始慢慢凋敝。松阳县从2013年开始进行乡村建设,期间有大量的建筑师和学者参与其中。建筑师刘家琨于八年前第一次抵达松阳,山清水秀的江南小镇以表达清晰的地形外貌和行政疆域给其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三联生活周刊》的一次采访中,刘家琨是这样描述松阳的,松阳县安静地坐落在河谷平原上,河谷两边都是连绵的山脉,村庄、田地、小溪和传统的土房子挨挨挤挤,沿着地形蜿蜒生长,就像古代的舆图,有一种“原型”的感觉。
2018年,刘家琨正式接手松阳文里Temple Park的改造设计。彼时的老城中心街景荒凉,入目皆是破旧杂乱的房子,仅能在周边生长于不同年代的建筑中依稀窥见老城中心功能演变的过程和曾经的生活图景。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激活老城中心,并处理好改造建筑与文保建筑的关系,在其中融入新的内容和业态,对刘家琨与其团队而言亦是一场严峻考验。因地制宜的要求让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与甲方、松阳政府的反复交流中不断调整设计图、策划性构想与落地建设。
以区内文庙、城隍庙两座省级文保建筑为核心,老区委办公楼、上世纪粮仓、老幼儿园、老银行、老电视台宿舍、社区办公室等历史建筑遗存为依托,刘家琨最终将松阳文里Temple Park打造成为一个集创意图书馆、艺术家工作室、剧场、美术馆、咖啡厅、身心美学疗愈中心、家宴餐厅、精品度假酒店为一体的综合体。

总平面手绘草图:刘家琨秉承着“不做假古董,不毁真遗迹”的设计理念,采用“泥鳅钻豆腐”的经典策略对松阳文里Temple Park进行改造设计

正面平行投影轴测图:刘家琨在梳理场地时反复与居民协商,于一尺一寸的进退中切削出场地边界,疏解后期加建以恢复原有街区肌理。此外,设计着重释放两庙前的公共空间,并打通街区与周边社区连通的巷道“孔隙”
在这座建筑中,我看到房屋与树木之间也讲究“先来后到”,无论是高大茂密的古木,还是歪歪扭扭延伸出庭院的小树,它们都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并成为这座建筑设计的一部分;我看到新建的线性建筑与泛着时光痕迹的老建筑被环绕的廊道相连,廊道如同一个“展台”,把留存下来的历史作为“展品”托举。
刘家琨表示,“建筑应该揭示一些东西——它应该概括、凝练和展示地方的内在品质。它有能力塑造人类行为和营造氛围,提供宁静和诗意的感觉,唤起同情心和仁爱,培养休戚与共的社区意识。”
这句话在松阳文里Temple Park这一作品上证实,而我也因此对建筑这门学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建筑就像是可以跨越时间维度的纽带,将过去与未来紧紧地系在一起,连带着当下时刻的大众群体也因一座建筑欢聚并“感同身受”。
在人类无法感知到的四维空间,我仿佛跨越了八年的时间与国际顶尖的建筑师相逢,而松阳文里Temple Park就是那条跨越时间这一第四维度的纽带。


松阳文里 Temple Park-观度文里咖啡厅
人的流失会带来房屋的破败和凋敝,但新生的建筑则会打破原来的平静,采用现代化语言造福当下群众。刘家琨爱建筑,也爱文学,其表示,“建筑是物质,是瞬间,而建筑师操纵的就是物质,要把物质最后做得让它沁出精神。”
尽管建筑依旧是建筑,写作仍然是写作,但建筑与写作之间的相通之处还是给刘家琨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松阳文里Temple Park毋庸置疑是一座优秀的建筑,但其亦如沁出了精神文化内涵的一首“诗”,后续空间可创造性的留白还需要有人为其“填词”。

观度为小县城
旅游生态“续诗”
据了解,在松阳文里Temple Park盖好之前,刘家琨经常去到实地,而盖好以后,其前往的次数愈少。于刘家琨而言,改造后的建筑成为一个能够供人使用的空间,人们在这里参观、听戏、在廊道中坐一坐,都是极好的。他认不出来哪些是附近的居民,哪些是游客,但至少新生的建筑让这里“活”了起来,作为建筑师的他任务便已经完成了。
当我抵达松阳文里Temple Park的时候,这里已经没有了冥思苦想着推敲设计的建筑师,我们见到的是一直在致力于将遗产文化融入当代生活的亚洲首个遗产文化运营商——观度。
换句话来说,松阳文里Temple Park因乡村建设的契机等来了刘家琨,其在建筑维度复活了这片土地。但如何让人来这喝咖啡、观展、旅游参观的难题则交给了观度这一同样致力于“复活”乡村遗产、城市遗产和自然遗产的运营商。

松阳文里 Temple Park
(演绎小城生活范本)
松阳文里Temple Park观度公馆酒店由3栋大楼组成,6种房型的假日客房共计22间,初见酒店,置身其间,宛若坠入一方错置时空,老树、古庙、老宅、历史文脉皆以最完整、最本真的面貌封藏,无愧于“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
三天两晚的“小城生活体验卡”中,观度“家宴”的晚餐于我印象颇深,餐厅由原中国银行改造,总面积约720平方米。松阳传统乡野风味都在餐桌上具象化,眼前轮番呈现的菜品既融合了北京京城菜系精髓,又融入松阳特有的药食同源的古老烹饪技艺。和伙伴们聊到兴头上,也禁不住诱惑品了几口松阳的“石仓白老酒”,等待酒精渐褪,便又能乘着小城的晚风在夜市星罗棋布的小吃摊前“再战一回”。
若难抵突然袭来的阵阵困意,院子里的昏黄灯光下有一排排木质的座椅,是个打盹的好去处。如忍心舍得给这不疾不徐的一天画上句号,回到酒店泡个澡,第二天也会是个难得的好天气,走出去看看松阳才不算白来这一遭。


松阳文里 Temple Park-观度文里客房
(打通在地度假线路)
松阳县城的在地旅游资源犹如断了线的珍珠,散落在老城的各个角落。观度是“穿针引线”者,将解锁松阳的“线端”交与我手。
穿梭在与观度文里仅一街之隔的松阳县城老街,悠长的巷弄古道两侧百年老字号林立,明清老宅故居藏伏,特色小吃、面馆、传统手工艺商铺汇聚。漫步其间,打铁声、编棕声、弹棉花声、小吃铺的烟火声、店主邻里们的闲话声络绎不绝……这里的生活总是不赶趟的,走完一条老街,千年老街巷的市井烟火、老松阳的寻常生活、家家户户的祖辈传承故事,便都不绝于耳。




摄影©TOUR MEET途覓
松阳的古村落生态丰富,平田村、陈家铺村、杨家堂村等犹如松阳农耕文明的镜子,照见古老历史文化的清晰脉络。出行在一个晴朗日子,远处是青山妩媚、抬眼即白云舒卷,耳边风吹竹叶声簌簌,我们在此间天地品读《红楼梦》,安心被山林万物拥入“怀抱”。
探秘古村路线、寻迹访古路线、田园问茶路线、秘境氧吧路线、建筑之旅路线,观度梳理打通的一条条在地度假线路以松阳文里Temple Park为圆心向外辐射,推开了游人看松阳的“天窗”,也成了游客漫步松阳、爱上松阳、重逢松阳的又一坚定理由。

松庄村;摄影©TOUR MEET途覓
(激活空间艺术基因)
松阳文里Temple Park集创意图书馆、艺术家工作室、剧场、美术馆、咖啡厅、身心美学疗愈中心、家宴餐厅、精品度假酒店为一体,特定的空间区域也让这座建筑拥有了挖掘艺术细胞的可能性,可以说除了酒店客房与餐厅之外,其他的空间平日里也一点不得闲。
春天万物发芽,心底的创作欲望与艺术基因也连带着破土开花,松阳文里Temple Park以“春游记·寻艺村野”为主题策划了一系列的春日活动,持续激活建筑空间的艺术基因。
“桃源与海浩”——从松阳到刺桐两地风物艺术展以泉州光明大器主题展览对话松阳在地人文风物,聚焦器物文化,挖掘其发展历史及展示文创周边创新,推进两地历史文化交流及文旅项目共建。“海象先生全国巡演”在独立音乐人海象先生的带领下,用爵士、英伦摇滚等风格带领乐迷们感受春日大地上的辽阔音符。除此之外,还有艺芳华·春日手作体验、世界诗歌日朗诵会、山野拾茶与古法制茶游等活动相继推出。

独立音乐人海象先生用爵士、英伦摇滚等风格,在重阳木下开启春日乐章,松阳文里Temple Park被大地上的辽阔音符填满。
春日天气回暖,接下来便都是晴朗日子,居民和游客都会走出家门,林立在县城中心的松阳文里Temple Park也会重新热闹起来。若刘家琨先生再次来到松阳,他或许依旧认不出来哪些是附近的居民,哪些是游客,但可以看到的是这座建筑的留白已被穿梭的生活填得那样丰满……

松阳文里 Temple Park-观度文仓美术馆
END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高松元
Gao Songyuan
亚洲旅宿大数据研究院中国区负责人
空间秘探创始人CEO

扫码添加
酒店投资咨询&行业交流&商务合作
添加请说明来意,并备注公司+职务+姓名,信息缺失可能无法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