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收益管理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关乎数字,却不止于数字;它需要精确计算,但更依赖对市场、人性的深刻洞察。2025年,酒店行业的波动不减,淡旺季交替、市场需求分化、价格战蔓延,收益管理者正站在风暴的中心,试图在迷雾中找寻方向。
收益管理的本质:应对不确定性
收益管理的核心在于最大化酒店的长期利润,而非短期收入。面对市场需求下降,收益经理必须首先厘清问题的根源——是市场整体萎缩,还是自身竞争力下降?
-
市场需求下滑:如何创造需求?
- 通过数据分析行业趋势,精准预判市场走势。
- 在商务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深挖本地市场,开发短途度假、亲子游、城市微度假等新需求。
- 与本地企业合作,填补会议场地的闲置档期,或提供长期住宿解决方案。
-
市场份额流失:如何抢回客户?
- 差异化竞争是关键,避免盲目参与价格战。
- 硬件升级、服务创新、精准营销,打造独特客户体验。
- 例如,亲子酒店可以强化儿童设施和服务,商务酒店可以优化会议配套和会员权益。
价格战:收益管理者的底线
当生意下滑,降价往往是酒店最先想到的应对策略。然而,价格战是最危险的游戏,它短期拉动流量,长期却可能摧毁品牌价值。
-
低价促销的风险酒店若对零售市场(Retail)进行极端降价,短期内能吸引价格敏感型客户,但长期来看,会破坏整体价格体系,导致高价值客户(Corporate)流失。这些客户更看重酒店的稳定性,而过度降价会削弱品牌信任度,最终拉低ADR(平均每日房价),让酒店陷入利润困境。
-
OTA依赖的陷阱过度依赖OTA(在线旅游平台)获取订单,看似是一条“捷径”,实则是长期成本的陷阱。过高的佣金削弱利润,且削减了酒店的自主议价能力。一旦平台规则调整或竞争加剧,酒店将陷入被动。建立直销渠道、培养品牌忠诚度,才是长久之计。
收益管理者的自我修养:不仅仅是“表哥表姐”
在AI和数据分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简单的报表工作很容易被取代,但收益管理的真正价值,在于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决策能力。
-
思维跨界:收益管理≠数据分析一个优秀的收益经理,必须具备跨界思维:向运营学习如何优化成本,向销售学习如何挖掘市场,向市场营销学习如何构建品牌。真正的收益管理者,是既懂数字,也懂人性的战略家。
-
长期主义:数据驱动决策,而非短视应对短期促销可以缓解压力,但不能作为长期战略。收益管理者需要用数据工具预判市场需求趋势,而不是盲目跟风降价。市场在变化,但盈利的本质没有变——让客户愿意为价值买单,而非为价格妥协。
站在山顶,才能看清方向
收益管理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它要求从业者在市场风暴中保持冷静,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面对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唯有坚守长期主义,不断学习、创新、调整策略,才能在高峰和低谷间稳步前行。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坚持理想主义仍然重要。